在锭织工艺旧中国就开始应用,锭数因设备不同,一般为9~100锭不等,编织的基本工艺流程为:漂染—卷纬—织造—落机开剪—包装。1960年开始,对编织机进行多次技术革新,主要有桃板直径放大,安装断橡筋自动停车装置,铁锭改为尼龙锭子。这些设备上的改进,使车速提高到160~190转/分,看台率增加一倍,产品质量大为提高。
绳编批发的绳带按形状可分为:圆绳带,实芯绳带,空芯绳带,扁绳带。定做绳编打头的绳带可分为:打塑料咀绳带,打金属咀绳带,打子弹头绳带。绳带由机编可分为:8锭机绳带,16锭机绳带,25锭机绳带,32锭机绳带,48锭机绳带。绳带从颜色可分为:胚色绳带,黑色绳带,白色绳带,杂色绳带,间点绳带,间色绳带,跳点绳带。绳带织法可分为:先染纱后织的绳带,先织绳带后染色,手工绳带:绳带尾部加吊絮,绳带尾部加塑料扣等。
给大家概括染色车间基本的工艺及流程:涤纶纤维入带--前水洗--前烘干--上色槽--预烘(红外线)--高温焙烘--后水洗(还原清洗)--后烘干--落带。红外线预烘的作用:染料分子初步附着在纤维上,预防色花等问题的出现。高温焙烘的作用: 使染料分子充分进入纤维内部,完成染料上染纤维的过程。
工艺技术的进步,带来产品的升级换代。1979年,国内代SD9-9型橡胶锭带试产成功,使橡胶锭带产品结束依赖进口的历史。1980年,又研制出SD-81A、B型橡胶锭带,具有软、轻、薄、牢、伸长小、冲击力小,接头短而平整的特点。1990年初,为桑塔纳轿车配套用的汽车安全带试制成功。又经两年多时间开展调研、组织试制,产品质量达到QC49-92和TL-VW470标准。
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是很常见的,例如相机带,背包带等,很多都使用到了织带。织带广泛用于服饰、鞋材、箱包、工业、农业、军需、交通运输等各产业部门。30年代,带都是手工作坊生产,原料为棉线、麻线。新中国成立后,织带用原材料逐渐发展到锦纶、维纶、涤纶、丙纶、氨纶、粘胶等。形成机织、编结、针织三大类工艺技术,织物结构有平纹、斜纹、缎纹、提花、双程、多层、管状和联合组织。
在操作完打包生产线后,要记得切断电源,并关闭开关,防止出现漏电现象,导致人触电。操作者应对设备结构、工作原理、操作程序、调整方法有基本了解,在操作前要开启电源,先让打包带生产线预热几分钟,同时要调节打包带长度,当然也要倾听一下机器内部有无杂音,无冒烟等异常现象, 根据彩盒、说明书的厚度或客户要求的每扎数量包装,点清楚要包装的数量后,用外包装纸包好,然后用打包带生产线打成包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