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67年,行业以工人为主体的无梭织带研究小组,成功地自行设计、自行制造出高速单条无梭织带机,实现织带不用梭,且工序缩短,占地面积小,劳动生产率提高,是中国织带工艺史上的创举。 70年代,由于带子连续染色整烫机的推广,有色带子的加工,由先染后织的传统工艺,发展到先织后染,先织后漂,整烫后处理连续化,织带技术进入机械化大生产的行列。80年代初,行业引进瑞士、意大利、联邦德国高速无梭织带机,整烫联合机,包缠线机,整经机等,织带技术迈入新的发展阶段。
现在所使用的托辊全部都是端面和托辊表面成直角形,锋利的直角边缘在托辊转动不灵活时,由于输送带上载有货物,输送带承受向下弯曲的力,托辊的边缘就像一把刀一样嵌入输送带吧输送带纵向撕裂。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,的价格,设计了圆弧形托辊,工业尼龙带,该工艺取代了原有的传统工艺,即使输送带上载荷较大,输送带在两串辊之间形成弯曲,也不会损坏输送带,从根本上解决输送带的纵向撕裂文题。
还原清洗的作用:使得多余的染料分子进行分解,保证产品色牢度。-上色槽--热蒸汽起汽蒸--后水洗--后烘干--落带,汽蒸的作用:使酸性染料分子充分与纤维中相应的官能团进行反应,完成酸性染料上染纤维的过程。水洗的作用:去除没有反应完全的染料分子,保证织带、缎带等产品色牢度等。
河南手腕绳绣花边选用主动绣花机绣制,即在提花组织控制下在坯布上取得条形斑纹图像,出产功率高。各种材料的织物均可作为机绣坯布,手腕绳但以薄型织物居多,尤以棉和人工棉织物效果好。有小机绣与大机绣两类,并以大机刺绣为常见。大机绣花边有用绣花长度为13.7米(15码),在13.5米长的面料上绣花,可制成满幅绣花或裁成花边条。依据不同要求可以选用不同的绣花底布,然后制作出不同的花边种类.
在大量生产丝印产品时,丝带印花、缎带印花加工时,需要注意注意印刷的问题,丝网是丝网印刷的基础,选择适当的丝网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。由于印花加工、丝网印刷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,所以与之有关的因素也就是多方面的。在选用丝网时,就要根据具体情况以及印刷要求,来选用不同的印刷丝网,通常在选用丝网时可从以下不同的角度去考虑。
工艺技术的进步,带来产品的升级换代。1979年,国内代SD9-9型橡胶锭带试产成功,使橡胶锭带产品结束依赖进口的历史。1980年,又研制出SD-81A、B型橡胶锭带,具有软、轻、薄、牢、伸长小、冲击力小,接头短而平整的特点。1990年初,为桑塔纳轿车配套用的汽车安全带试制成功。又经两年多时间开展调研、组织试制,产品质量达到QC49-92和TL-VW470标准。